广宁纪录片拍摄怎么选
如何评价VICE中国拍摄的两集纪录片《川渝陷阱》
总结几个核心观点:
1、纪录片水平很高,导演制片功底深厚;
2、选题、企划以及传播极其成功;
3、与其说是讲Trap文化,其实更像是川渝文化。
先说纪录片本身
完美的呈现了目前VICE中国团队高质量的纪录片水准。
VICE中国的成长实际上我个人感觉是很缓慢的。我看的第一个VICE中国拍的纪录片是“京津德比”,之后还看了“佤族西盟喝酒旅游”,那时候的纪录片虽然已经能感受到VICE中国传承VICE优秀的叙事风格,但是很多制作上拍摄上都不够专业。而且之前VICE中国在青年文化的选题上总是让人感觉有些尴尬,不管是“狠毒男孩”“字幕组”“LGBT”还是“陈冠希”这类的,其实都不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当下年轻人大面积的关注。(当然我能感受到“陈冠希”那次是让VICE中国第一次大量吸粉的项目)
而这一次选题,是当下全球年轻人都深受影响的trap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没错它确实是亚文化,但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成功,传播范围最广速度最快的亚文化了。拿纪录片中一个被采访女生的原话“主流一点的地下音乐”可以说明一切。
再一个,播出时间,上集6月13日。《川渝陷阱》的播出时间是在Higher brothers的《Black Cab》发布之后,也就是轰炸hiphop圈的《WeChat》《Made in China》发布之后,以及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综艺节目播出之前。可以说是既跟随了主流意愿,又在嘻哈闯入公众视野之前保住了逼格。但从这个纪录片的内容能够看出,他们早在今年春季Ty.发《1989》的时候就已经在成都拍摄了,没错,二月中下旬,可谓是真沉得住气。当然,从内容上看,他们也要等到《Made in China》这首歌在Youtube上的成功,使得higher brothers的这段更加有分量,毕竟是全篇第一个出场的说唱团体(其实就算不成功,《野猪儿》也足以说明问题)。
叙事结构可谓完美。“令我没想到的是,最受欢迎的trap场景,居然不是北京,不是上海而是成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Wes的短短的介绍和开场,一贯的VICE纪录片深入浅出的风格,奠定了这个片子一定是干货满满。马思唯和Gai之间的beef,很好的成为了上下集的连接点。上集围绕的中心就是“成都的这些rapper真牛逼”来作证最受欢迎的trap场景在成都的观点。而下集的重庆,则是从trap音乐开始,到在重庆的文化现象,重庆人的处世哲学最后又落回到重庆本土的江湖豪气——“我不是重庆人,但我爱重庆,我比谁都爱重庆”。将川渝文化和trap之间整个的脉络立体化了。
记录片都是怎么拍的
纪录片拍摄时的机动性很大,要求拍摄者要非常的灵活。纪录,纪录,就是说是跟故事片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不可能象故事片那样事先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纪录片里没有故事。回想看看我们看过的纪录片(不包括那些具有所谓中国特色的纪录片),它们更多的是纪录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事件的片段,或者纪录一个人物。纪录片里没有搬演,你不可能事先设计,你只可能到了现场,从观众的角度看见什么有意思就拍什么。别忘了,纪录片没有故事,有趣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观众觉得有意思,才会看下去,所以你要想方设法让你的东西吸引观众。可是,这更多的是在后期剪辑完成的,因为我们不可能设计,所以拍摄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开机,一直开机,等到后期剪辑的时候再来筛选你的素材。
如果你的纪录片是以人物为主(人物也要在事件中体现,同样,事件里面也缺少不了人物,只是相对主次而已),就要求你所拍摄的人物,必须非常有趣。他们不一定非常特别,但是他们得有趣。你可以在那一帮乞丐里,选择一个最有意思的人来主要表现。最好不要只表现一个人,因为如果这个人物对于观众来说不是足够有趣的话,谁也不愿意坐下来从头到尾只看一张脸。在这段时间里,你要让观众有的可看,如何选择这你只能自己把握。我只能提醒你的是,哪怕你只表现一个人物,也不要丢了他周围的环境(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物环境)。所以,你下面关于声音的问题也就等于不存在了,你必须使用同期声。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作为一个纪录片的拍摄者,你根本不应该去考虑音乐的问题,除非你的拍摄对象、事件是跟音乐有关的,比如,你拍摄的是一帮玩音乐的小孩儿,或者,一个音乐会等等。但是你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也必须用同期声,这是毋庸质疑的。因为这是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