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拍摄南昌的纪录片

2022-11-05 00:00
主页 > 资讯

《白气球》的写实主义在影片中是怎样表现的?

伊朗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如果把阿巴斯看成第一代,那贾法尔潘纳西可以算作第二代。阿巴斯执导《橄榄树下》时,贾法尔潘纳西担任他的副导。

1995年,由阿巴斯编剧、贾法尔·潘纳西执导的《白气球》,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该片在美国的艺术影院上映后,赢得广泛好评,并且创造了伊朗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贾法尔潘纳西名字也开始真正为美国观众所知。

和好莱坞的技术主义大制作正好相反,伊朗电影走的就是“小”的路线,但小并非小气。从《樱桃的滋味》到《黑板》、《小鞋子》、《水缸》,都是故事简单明晰一类。伊朗电影的发展,实际上正经历了一个谁能带我回家的过程。由阿巴斯奠定的伊朗电影路数,正被伊朗的后来者追随,同时也累累获得国际电影界瞩目。法国新浪潮的干将戈达尔就认为阿巴斯的成就高于基斯洛甫斯基,《电影手册》曾用近50页的篇幅介绍阿巴斯和伊朗电影。贾法尔潘纳西执导的《谁能带我回家》和《白气球》基本因袭了阿巴斯的电影叙事法则,均从小事入手,但细节精彩纷呈。

《谁能带我回家》讲述一个小女孩找回家的路的故事,原名叫《镜子》,基本上是片名在故事结构上的反映。因为饰演小女孩的小演员在汽车上突然表示,我不拍电影了,要回家。电影故事中的小女孩找回家的路和饰演小女孩的小演员找回家的路在内容指向上趋于一致,就像镜子里外的形象。就片名来说,《谁能带我回家》感性一点,《镜子》形而上一点,似乎带有哲理的意味。但《谁能带我回家》明显有点因承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白气球》则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期望在新年获得一条金鱼的故事。我感觉《白气球》不如叫《金鱼》来得合适。既然真诚、真实地去写实伊朗人们的生活,就没有必要离题太远。白气球在影片结尾出现过。小女孩的哥哥借了一个卖气球的男孩的棍子来粘掉在下水道里的钱,粘出钱后哥妹俩欣喜地跑了,只留下那个男孩和棍子上系着的一只白气球。此一桥段和中国的《孔雀》有点类似,不知顾导演是否受此启发。

贾法尔- 潘纳西指导的另一部影片《圆圈》于2000年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南昌的碟市我还没看到该片的DVD出现。

最好的电影站:

关于拍摄南昌的纪录片

八月一号电影反应的史实时间是什么时候

南昌起义。好像是 禁 片,大学的时候老师偷放过,看着觉得很真实。建议你用下载,试试电驴或者是哇嘎。迅雷是肯定 下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