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新颖拍摄方式(历史纪录片拍摄手法)
纪录片有哪些特别的拍摄手法和技巧?
戏剧冲突手法
。戏剧冲突是结构故事片不可缺少的因素,也被借用到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中,这种手法一般都是现在进行时拍摄,围绕事件的矛盾展开情节。
纪录片的风格有哪些
1、诗意型纪录片(PoeticDocumentary)
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2、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Documentary)
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这个概念是否成立或许依然存疑)之前的纪录片多属此类。这种纪录片宣传意图明确,创造者倚重解说词的力量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是“上帝之声”(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
3、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Documentary)
观察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技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这种纪录片放弃解说,放弃扮演,纪录片导演成了“墙壁上的苍蝇”(flyonthewall)。
近年来中国出现很多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等。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但对于历史题材却难以处理。由于放弃了解说、字幕,影像的表达很容易流于冗长而沉闷。
4、参与型纪录片(ParticipatoryDocumentary)
参与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品是让鲁什(JeanRouch)和埃德加莫林(EdgarMorin)的《夏日纪事》(ChronicleofSummer)。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掩盖导演的在场,相反,刻意强调导演与被拍摄对象的互动。标志着中国纪录片创作迈入新阶段的作品《望长城》即有此特点。
5、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Documentary)
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VietGivenNameNam)。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著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
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6、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
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Untied)。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什么时候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38年 夏天,徐肖冰第一次拍摄毛泽东照片。下半年,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以纪录片方式拍摄的一部讽刺电影
波拉特 恶搞片而已
电视纪录片表现或拍摄手法 急用
拍摄手法实在是太多,罗列部分吧:试拍、实拍、偷拍、补拍、重拍、顺拍、跳拍、连拍,这是从拍摄角度讲。单机拍摄、多机拍摄,这是从机器角度讲。跟焦点、对焦点、转移调焦、分别聚集、量光、测光,这是从机器拍摄方法上讲。其它还有构图、透视、景别选择、拍摄角度(俯拍、仰拍、平拍)、色调、布光、特技摄影(如高速摄影、慢速摄影、显微摄影、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以及后期的模型接景、模型合成等等。
找到了一些书:
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插图第六版)
作 者: (美)琳恩·格罗斯 拉里·沃德著
《100种电影拍摄手法》:给独立制片与业余玩家的专业拍片技巧
分类: 电影戏剧∕综论
作者: 克利斯.肯渥西(Chris Kenworthy)试拍
纪录片在加历史资料时怎么运用技巧
近年来,有些历史纪录片迫于收视压力,热衷于掘坟盗墓,故弄玄虚,缺乏历史资料支撑,将历史纪录片拍成了三流电视剧,同时也不乏在历史言说与大众接受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优秀之作,为历史纪录片拓展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新空间
中华五千年产生了诸多丰富与曲折的故事,从个体命运到民族兴亡,从人生悲欢到王朝更替,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最近播出的5部、26集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与关注一朝一代、一人一事的选材方式不同,它从中国历史提取5个节点,并以戏剧化方式再现出来,呈现出一种新颖的创作理念与美学形态,从而引发一些思考:纪录片如何介入历史看
纪录片介入历史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一,复原历史,尽力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不随性发挥,也不任意评判;其二,表达历史,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载体,诠释人性,表达情感,演绎传奇;其三,反思历史,以今日视点重新观照历史、评判历史,以历史启迪当代。
《历史的拐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诠释中国历史的5个拐点:商鞅变法、汉匈之战、澶渊之盟、下西洋和甲午战争,正是一部反思历史纪录片。影片深入历史的节点即孕育性的时刻,企图揭示中国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因。如导演所说,拍摄此片的目的在于逗为了更有力地把握我们民族的方向、世界的未来,希望启发观众从历史的玄机中找到生存的智慧。地这部纪录片不仅希望成为一部精品,更期望启迪人生、启示当代。人们或许对这5个节点的选择有不同理解,但无法否认此片的思辨特性。编导在阐述中说:逗叙事上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同时加入引人深思的议论。回避流水账似的历史记录,而是在夹叙夹议中,升华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地
作为大众传媒产品的纪录片不能无视观众期待戏剧故事与影像奇观的愿望。情景再现因此成为纪录片尤其是历史纪录片的重要表现方法。《历史的拐点》正是一部全本情景再现的纪录片,主要场景都由演员出演,时间愈早便愈以表演为主。《甲午战争》尚有确切的历史遗迹、档案和照片,前4集几乎就是再现加采访。尽管历史纪录片可以像电视剧一样讲故事,但最重要的是真实,即便放大戏剧性瞬间,所采用的材料也必须有文献依据,不可随意虚构。这是纪录片与电视剧的根本区别,也是纪录片不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它不能为娱乐观众而歪曲历史。《历史的拐点》建立于历史文献基础上,史书记载、专家讲解、遗址以及流传至今的民俗为其历史性进行背书。其中,纪实段落为纪录片增添了生活质感。《商鞅变法》讲到山西高平一带民间小吃逗煮白起地,当年这些大屠杀幸存者的后裔将豆腐视作白起肉放在水中滚煮,将蒜泥生姜捣烂视作白起脑浆,以此诅咒秦国将军白起的屠杀暴行。《下西洋》里泉州人称为蚵壳厝的房子,正是郑和下西洋的产物——这些海蛎壳是船队当年从非洲回国时捡来压空舱的。这些纪实场景不仅激活了历史,也连接了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