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纪录片拍摄(古巴街头纪录片)

2022-12-25 00:00
主页 > 资讯 > 广告片文章

拍摄这样题材的纪录片的难度是什么?拍摄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难度就是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今天的国有企业已经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国有企业了,并不是说他们一切都好了,他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复杂。

街头纪录片拍摄

纪录片实况是如何拍摄的看纪录片的时候,有很多文献资料视频,请问这

这些影视作品受当时环境条件、拍摄设备的影响很大,再加之年代久远,可能因保存不善或资料流失,所以剩下来的都相当珍贵。

用单反进行街头纪实摄影,如何克服路人投来眼光时的感觉?

1、用长焦,而且是低调的长焦,一定不要用小白、小黑、小竹炮,小龙跑之类造型异常牛逼的器材,这样一看就知道是长焦,而且十分高调,谁都知道是在偷拍。一般用1000元左右的适马、腾龙的70300,或者自家的55300这样的镜头,黑色的,个头比较小。不要怕画质,天气好的时候真不错,机器高感可以开高一些,这样就不会模糊了。

2、不要背专业摄影包,就普通背包就好。或者干脆不背包,不要用太牛逼的肩带,最好换成普通彩色没有LOGO的肩带,别人一看就以为是个包包的带子。一定要显得不专业。

3、最好不要用佳能尼康的全幅机或者高端机,因为个头比较大,一看就是有想法的。最好是用微单、或者宾得K01这样的玩具相机,人家肯定不会想到,这样的玩具机,画质并不比单反差。

4、可以用超广角,对焦锁定为无穷远,相机挂在胸前,差不多的就按快门。。然后回来再剪切。因为不是举着相机的,一般人不会注意。

假如一定要用单反,切记不可用1755、2470、佳能的所有L头、尼康所有的牛头、佳能60D或比这个价格高的机器以及50D40D一档的机器、尼康D90及D90以上档次的机器,一定要用小机器,这样别人认为你就是业余的玩玩的,这样也可以放松警惕。哈哈,,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轻量化。比如莱卡的M9,富士的X Pro,甚至佳能的G1X,,这些小相机不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不容易激发路人的敌对情绪和不安全感。。反而拿着个无敌兔+小白兔77mm的大口径,就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在盯着别人,当然不舒服。。

我用宾得的银色K5+银色二公主拍过街景,很低调的氛围,融入人群,也没太多人留意。自然拍,不要做太夸张的拍摄姿势,什么半蹲,大马步。穿着休闲点,不要让人觉得你是个记者,自然的看到目标,自然的举起相机,构图,对焦,几秒钟就抓下了。。

最后还有个建议。。融入人群,人家购物,你也购物,人家吃小吃,你也吃,,还可以带一两个朋友充当僚机打掩护,降低反差感。或者两个摄友相互配合,比一个人拿个长枪站在街上更有隐身效果。

镜头推荐85,135,100,90这些焦段的定焦头。直接抓不要再想什么调焦距再取景了,,让人觉得有人那把枪在瞄她。

推荐光圈,2-4.5,光圈优先进入,或者偷拍。

进入指直接接触你要拍摄的对象,说明来意再拍,或者就是偷拍。

街拍,注意安全,人身的和器材的。有些地方,有些人,有些事情,三思而后行。说明拍意,同意就拍,不同意就找下一站类似场景。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街头纪录片拍摄

纪实纪录片如何拍摄的??

希望对你有帮忙。求采纳。谢谢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是不可能不影响被拍摄者的。无论采用哪种拍摄方式,拍摄者和镜头的存在,都会对被拍摄对象产生微妙的影响。纪录片制作者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将人类天性中必然存在的表演性尽量削减到不影响主题呈现的地步。所以,对于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来说,前期的细致沟通,以及被拍摄者的主动配合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纪录片并不是真的就是隐形观察者和记录者。镜头下的生活,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真实」,必然是经过裁剪和选择的。重要的是,纪录片制作者是如何做出选择。这就涉及到了在纪录片领域一直存在的争议问题:什么是「真实」?


这个话题说开就很复杂了,其中最主要的话题是关于纪录片的道德伦理。由此发展出了不同的纪录片流派,例如「真实电影」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作品年表),他采用的方式就是俗称为「盯在墙上的苍蝇」,也就是拍摄者采用大量、长时间的拍摄,最后让被拍摄对象对镜头的存在习以为常,将注意力重新转回他自己的生活,这样镜头就能拍摄到被拍摄对象基本放松状态下的生活。


很明显,这种拍摄方式的时间成本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种方式下拍到的镜头,也未必就是「真实」的。因为镜头已经长时间地深入到个人隐私领域,基于纪录片道德,在什么时候停止,以及在剪辑时如何选取片段,就成为最考验摄影和导演的底线。

另一种较为典型的美式纪录片就是《华氏911》(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导演迈克尔·摩尔 采用的手法,是基于美国非虚构纪实写作的传统,并借鉴了很多剧情片的制作手法,同时又通过采访以及对采访的剪辑,加入了很多导演的个人观点。如果一定要说「真实」,它可能是只是「罗生门」式的真相中的一个侧面而已。但无论如何,这也是纪录片的一种。


在这种纪录片手法中,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所有的被拍摄对象应该都阅读并签署过一份法律文件,声明允许导演在一定前提下对他们的采访进行剪辑。所有被拍摄者应该都处于公共领域,因此道德伦理问题相对不那么敏感。



国内纪录片观众比较熟悉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应该是日本纪录片那种类型。因为中国大多数纪录片工作者所受的训练,都是基于日本纪录片的制作方式(这一点可能和90年代北京广播学院的纪录片老师大多都是从日本留学回来有关)。中国纪录片观众比较熟悉的日本纪录片导演,应该就是小川绅介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应该是《三里冢》系列,以及《牧野村千年物语》。


小川绅介的拍摄方式简单地概括就是公社式拍摄方法,团员为一个题材一起共住,可以历时数载,记录所摄主题或主角最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是真正地用生命在拍摄纪录片,也是我个人最为敬重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拍摄方式中,纪录片的道德伦理问题也较为容易判断和处理。因为镜头下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相对较容易对素材做出判断。但很明显,这种方式里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真实」。

只有在基于自己实际情况下做出了相应的道德伦理选择后,纪录片制作者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纪录片制作方式,同时也选择了所谓的「真实」。但无论如何,在纪录片中制作者是无法隐藏自己的,他必须要面对生活中最残酷的真相,并且做出相应的选择,以及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一点对于任何纪录片制作者来说,都是最艰难的考验。


例如,《千锤百炼》结尾的拳王争霸赛,主人公齐漠祥比赛中被打晕,最后直接送进了医院。如何拍摄这个事件,如何处理与主人公的关系,对这个结果是否需要干涉,干涉到什么程度,都是纪录片制作者所要面临的巨大考验(本片导演张侨勇拍摄完这段后据说大哭一场)。因为这是不可证伪的过程,生活是不可能像剧情片那样重来一次的,也不存在对错之分。所有的选择加在一起,就是制作者对这部纪录电影的态度和观点。

观众看到这一切,再结合自己的价值观,最后就看到了属于他个人的、无可更替的「真实」。